羊肚菌爱“吃麦”,一亩羊肚菌“吃”掉千斤麦
发布时间:
2023-07-14 11:09
来源:
近年来,本生长于高山林地间的羊肚菌逐渐为人熟知。因其市场价格高、管护难度低等优点,多地开始大规模推广人工种植羊肚菌,拉动农民增收。美中不足的是,羊肚菌生长需要大量小麦提供营养。科研人员测算,1亩羊肚菌基本上要“吃”掉1亩地的小麦,有的地方甚至“2亩才能换1亩”。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之下,羊肚菌种植节粮技术攻关越显紧迫。
羊肚菌爱“吃麦”
适逢羊肚菌采摘旺季,媒体记者在多地农村地区走访,看到不少种植户穿梭于菌垄间,一朵朵破土而出的羊肚菌被小心翼翼地摘下。一名种植户告诉记者,他第一年种了13个大棚的羊肚菌,纯收入超过30万元,每亩纯收益至少超过3万元。羊肚菌从种到收约3个半月,只在种、收两头用人工,其余时间管护成本较低,被称为“懒汉菇”,而且可以与其他蔬菜轮作。黎城县一家农产品公司负责人说,公司现有3个生产基地,实行羊肚菌和蔬菜季节轮作,每年盈利超过300万元。
效益高的羊肚菌,却天生有一副“大胃口”。种植户介绍,培植羊肚菌需放置以小麦、麸皮等为主料的营养包,为羊肚菌生长提供外接营养源,“1亩羊肚菌小麦用量在1000斤左右”。这一数字也得到了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常明昌的印证。他表示,羊肚菌种植出现了小麦替代技术,但产量不如使用小麦高,为确保收益,种植户普遍用小麦种植羊肚菌。从全国范围内来说,1亩羊肚菌平均耗麦约1000斤。一些农田技术员表示,有的羊肚菌高产试验田每亩小麦用量达到1400多斤,基本相当于当地2亩旱地小麦的产量。半月谈记者了解到,为了方便,种植户普遍使用新麦为羊肚菌提供营养,而非陈麦。
市场持续走热
羊肚菌富含多种氨基酸,被市场视为高级补品。与其他人工种植的食用菌相比,羊肚菌价格高出不少,鲜菌每斤价格在50元至100多元,干菌每斤价格在600元以上;加上更容易管护、人工成本低等,羊肚菌投入产出比高,增收效果好。
市场优势让羊肚菌产业迅速升温,各地纷纷抢抓先发契机,作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大力扶持。在中部地区某县,2年时间,羊肚菌种植基地从1个增加到6个,种植面积从十几亩增加到100多亩。当地一位农业干部说,除了联系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外,他们正在研究具体补贴政策。由于收益更高,一些传统食用菌种植户也开始自发调整种植结构,不少农民已将香菇大棚改种羊肚菌。
比如在大通县景阳镇大寨村羊肚菌遮阳网大棚,田垄上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,菌株肉质厚实,分布错落有致。气候冷凉,土壤肥沃,加上温棚智能监测增湿功能,满足羊肚菌低温高湿生长环境,让羊肚菌在大棚里茁壮成长。种植物资和菌种培植技术指导,给景阳镇羊肚菌种植加上“三保险”。近年来,大通县景阳镇始终坚持“农业立镇”发展思路,深挖农业潜力,强化发展措施,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,积极探索羊肚菌特色种植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让小小的羊肚菌成为增收“金宝塔”。
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数据显示,2012年全国羊肚菌种植面积仅为1000亩左右,2018年从2万多亩猛增到7万亩;2022年全国羊肚菌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,5年时间增长了数倍。据预测,6年后全国羊肚菌种植面积会达到100万亩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说,羊肚菌种植面积持续快速增加,粮食消耗也会同步增加,应尽快加强技术攻关,让羊肚菌种植的小麦用量降下来。
让好产业既富农又省粮
羊肚菌广受欢迎的同时,相关种植节粮技术的科技攻关却出现滞后,无麦、少麦技术难以改进增产,不被种植户接受。只有羊肚菌少“吃粮”、不“吃粮”,才能兼顾产业增收效果和粮食安全保障,也才具备在全国大规模种植的牢固基础,更广泛地惠及农民群体。受访专家表示,找到一个农民增收效益好的特色产业不容易,应积极帮扶和引导,使其既利当下,更利长远。
一是应尽快加强科研立项,保证资金投入,充分调动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,加快羊肚菌无麦、少麦替代技术的攻关改良速度。常明昌说,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大新型基质开发利用,从菌种生产到营养袋制作,都要减少小麦使用量。
二是通过出台优惠政策、给予资金补贴等方式,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加大工厂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、智能化栽培技术的研发力度,用科技力量助力羊肚菌无麦、少麦技术提高亩产量,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,增强新技术的吸引力。
三是各地政府部门主动提高服务水平和对接新技术的能力,积极帮助羊肚菌种植技术新成果尽快落地转化、推广,尤其是要加强新种植技术的本地适应性研究,并引导种植户优先使用陈麦,促进羊肚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。山西农业大学功能食品研究院研究员凌亮认为,有关部门要向广大农民做好科普宣传,羊肚菌对气候、温度等都有较高要求,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综合考量,引导农民理性种植。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