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制品行业,外部不进口,内部杀奶牛?
发布时间:
2023-08-21 09:25
来源:
据新西兰媒体报道,一位农业经济学家表示,恒天然牛奶价格预测的大幅下调将使该国GDP遭受损失,同时预计此次削减将使奶农损失约18亿新西兰元(折合人民币约79亿元)。许多农民在未来12个月内将无法获得任何利润。近日,因中国市场目前鲜奶过剩,并减少了全脂奶粉的进口需求,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将2023/24产奶季牛奶预测价格范围从每公斤干物质7.25-8.75新西兰元(折合人民币约31.84-38.43元)下调至6.25-7.75新西兰元(折合人民币约27.45-34.04元)。
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赫雷尔表示,中国需求放缓的原因包括目前中国鲜奶过剩,导致当地全脂奶粉产量上升,并减少了近期进口需求。不过乳制品,特别是新西兰乳制品的中长期前景看起来很乐观。经济学家指出,中国的乳制品需求持续低迷意味着全球乳制品价格呈下降趋势,且持续时间比预期要长得多。同时,根据外媒Dairy herd公布的一组数据,今年截至6月,中国全脂奶粉进口量同比下降45%。
值得注意的是,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,我国乳制品进口量在经历前十年的快速增长后,2023年上半年进口下降趋势减缓,出口增长较快。从进口乳制品贸易情况来看,我国包装牛奶、酸奶进口液态奶需求在下降,但乳清粉、婴幼儿配方奶粉、蛋白类、奶酪等深加工产品仍在保持增长。不过,分析师仍表示,“随着内部产能的不断增强,中国对全脂奶粉进口可能已达到顶峰……我们预计中国的进口需求将从全脂奶粉转向其他原料或成品。”
国内的牧业也正遭遇着阶段性难题。
据了解,液态奶、酸奶等乳制品的上游是奶牛养殖业,乳企从上游收奶以保证下游生产销售。乳企向牧场减少生鲜乳收购的主要原因是终端消费需求不足;叠加疫情三年经济低迷,前期封控,货物积压的影响,“倒奶杀牛”也就成了必然选择。另外,今年以来,豆粕、玉米等饲料价格虽然在3月中旬明显回落,但在全球厄尔尼诺的天气背景下,市场对大豆、玉米的减产预期将逐步升温,给包括奶牛养殖的整个养殖行业带来成本挑战。
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,目前受到国内消费形势影响,终端需求不畅,奶制品的消化很难。同时养殖存栏增长过快,造成产量供给过多,加之养殖成本的上升,共同造成了原料奶行业利润回落甚至亏损的局面。有养殖业人士认为,除了疫情冲击、饲喂成本上涨等因素之外,目前乳业上下游依然处于脱节的状态,下游乳企大多是上市公司,对盈利增长的需求非常强烈,在对产品几经升级之后,液态奶整体终端销售价格水涨船高,也抑制了牛奶消费的增长,乳企应该增加普惠性产品,来提升销量消化原奶。
宋亮预计,奶价可能要到明年才会回暖,目前各大牧场进入出牛清栏、减少牛只的阶段,预计到明年下半年会回到合理水平。而在这之前,许多原料奶企业或者自有奶源比例较高的乳企,可能还要忍受一段时间的阵痛。放眼未来,无论是奶粉还是液态奶,其发展道路仍旧漫长而曲折。
相关新闻